用个消炎药,竟然能跟跟腱“闹掰”!
撰文 | 砍树
图1 网络截图
最近在网络平台刷到一个帖子,视频里面女生在上舞蹈课,做着强度不大的舞蹈动作。谁能想到,在她做一个踩踏动作的时候跟腱竟然断裂了!
评论区有人问她:“你用了左氧氟沙星吗?”,博主回忆之后想起来确实用过!
图2 网络截图
到底为什么左氧氟沙星会成为跟腱“刺客”?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这背后的科学真相。
知识点密集但保证好懂,看完记得转发给身边正在用药的朋友哦!
跟腱“杀手”是怎样练成的
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,杀菌能力强、范围广,不管是呼吸道感染、泌尿系统感染还是皮肤感染,都能派上用场。但它藏着一个被很多人都忽视的副作用——肌腱损伤。
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数据及国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,喹诺酮类抗生素,导致肌腱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.14%-0.4%,但是跟腱断裂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27%。
跟腱是人体最粗、最大的肌腱之一,它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脚跟,对机体行走、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,平时我们跑跳、走路全靠它发力。由于干活儿多、受力大,所以它也比较容易出问题。
肌腱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,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可能抑制胶原合成关键酶活性、影响胶原蛋白合成,导致跟腱细胞变得“脆弱敏感”。
而且,左氧氟沙星同时还会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。成纤维细胞是肌腱修复的关键细胞,如果它的功能受阻,肌腱受到损伤之后的修复过程也会受阻。与此同时,左氧氟沙星能够诱导肌腱细胞产生过量自由基、引发氧化应激反应,导致细胞凋亡和组织坏死。
用了左氧氟沙星后的肌腱,就像把原本结实的绳子泡在了弱酸里,导致它韧性下降,用力过度就可能把它“崩断”。
左氧氟沙星还有可能会影响跟腱周围的血液,导致供血变少,从而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,更加重了跟腱在遭受外力时容易断裂的可能性。
4类人群,慎用左氧氟沙星!
60岁以上的人群。随着年龄增长,本来人体的肌腱就自然发生了退化、血供减少,对药物带来的损伤会更敏感。
经常高强度运动的人。长期高强度运动的人跟腱本身就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,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让它“雪上加霜”。尤其是如果既往肌腱受过损伤,更危险。
使用激素类药品的人群。激素也可能影响肌腱健康,如果和喹诺酮类药物叠加,风险直接上升。
糖尿病患者。糖尿病人的血供、代谢相对健康人群要弱一些,使用左氧氟沙星后会更容易出现副作用。而且左氧氟沙星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,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,引发危险。
用了左氧氟沙星,怎么保护自己?
如果出于治疗目的需要用左氧氟沙星,咱该咋保护自己呢?给大家总结了几个“保命知识点”:
用药期间别“作妖”。不要做剧烈运动,像打篮球、跳绳、爬山这些对跟腱压力大的项目,先乖乖停一停。日常走路也要悠着点,小心崴脚。
对跟腱信号多留神。用药后,如果脚踝后方出现疼痛、肿胀,或者走路时感觉“咯噔”一下,像有根筋被扯了,赶紧停药并去看医生,千万别硬扛!
特殊情况提前说。就诊时告诉医生自己的年龄、是否经常运动、有没有在用其他药物 ( 尤其是激素 ) 让医生能更精准地评估风险,必要时 可以 换用其他抗生素。
图3 左氧氟沙星分子式
除了左氧氟沙星,这些也可能伤肌腱
我们刚刚说,喹诺酮类抗生素会损伤肌腱,这个家族可不止左氧氟沙星这一个成员。环丙沙星、诺氟沙星、莫西沙星这些都是左氧氟沙星的“同门师兄弟”,都可能对肌腱“下手”,作用原理和左氧氟沙星类似。
除了喹诺酮类,糖皮质激素也是个“潜在威胁”。比如泼尼松、地塞米松,长期用可能会让肌腱的韧性下降。这是因为激素会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,而成纤维细胞是合成肌腱胶原纤维的“主力军”,一旦它们“偷懒”,肌腱就容易出问题。比如有些哮喘患者如果长期在用糖皮质激素,就得留意自己的肌腱状态。
总结
最后再强调一句,虽然这些药物有潜在风险,但大家也别吓得不敢用了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,出现跟腱问题的概率其实不高!
咱不能因噎废食对吧,就像开车有风险,咱也不能不出门呀!关键是了解清楚注意事项,做好防范,让药物既能治病,又能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看完这篇,是不是对左氧氟沙星有了新认识?
用药无小事,科学对待才是王道。赶紧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身边的人吧,万一ta有需要呢!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